2007年4月12日,甘肃省档案馆举行国宝级档案——敦煌经文写卷捐赠交接仪式。88岁高龄的杨遇春老先生将自己珍藏半世纪的唐代《金刚经》和《大宝积经》写卷及其他11件历史档案捐赠给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拓志平、李虎、张蕊兰,杨遇春先生及其子女,省内部分文史学者、档案专家出席了捐赠仪式。
杨遇春先生发表了《半生收藏一捐为快》的捐赠感言。杨先生说:“耄耋之年,早有捐献的想法。得知省档案局抢救保护珍贵史料档案,欣与调查流散敦煌写经卷的同志取得了联系,方有机缘与之接触,捐献个人收藏,交由国家妥善保管,聊表个人保护祖国文物的微忱。”杨先生一生爱好收藏,书法造诣精深,对文物字画、碑帖颇有研究。两件敦煌写卷是杨先生1958年从废旧物品中所得。“文革”中,杨先生对这两件文物呵护备至,经卷幸免劫难。
拓志平在致辞中对杨老先生的捐赠义举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她说,杨老先生捐赠敦煌经文写卷,使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年代向前推进了将近900年。李虎向杨遇春先生颁发了收藏证书。应邀出席仪式的学者、专家感慨道,敦煌经卷流传于世者已不多见,今日看到品相完好、墨色如新的经卷实属难得。
敦煌研究院施萍婷、冯志文两位专家研究鉴定认为,两件经文“一件是《金刚经》,另一件是《大宝积经》”。专家认为,《金刚经》写卷从纸张的颜色、乌丝栏、天头、地脚、行数、每纸的宽度、高度看都与唐代写经相似,尤其是字迹的结构、运笔、书法筋骨,均整修端庄,始终如一;经卷历千年而不蛀,虽有掉字、错字现象,亦称敦煌经卷珍品。另一件《大宝积经》卷第九,经查阅名家收藏的写经目录,此件是藏经洞出土写经卷中仅有的一件,纸张、字体都是唐风,可定为武周至盛唐之物,其价值不言而喻。
杨遇春先生还捐赠了他珍藏的隋、唐、元、明、清时期的碑文旧拓本11件,分别是:隋《李虎碑》旧拓1件,唐颜真卿《多宝塔碑》旧拓1件,元赵孟頫《敕藏御服碑》旧拓1册,元赵孟頫书诗碑文旧拓4屏,明杨继盛书法中堂旧拓1件,明杨继盛奏书真迹旧拓1件,清代临洮诗人吴镇书法对联旧拓1件,清吴可读奏折真迹旧拓1册,兰州《淳化法帖》旧拓1部(10本附释文),清《澄怀八友图》旧拓1件,敦煌莫高窟六字真言碑拓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