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务公开 档案要闻 业务专栏 网上展厅 杭城古今 互动交流 红人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城古今 > 杭史研究
老戈《红色上杭简史》第一章 星星之火
     发表日期:2014-05-27   [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1、中共上杭县支部的建立。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大地天是沉沉的天,地是黑沉沉的地,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欺凌与压榨,生产力极为低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地处福建西部的小山城上杭县与全省一样,“匪军遍地,暴敛横生,农辍于耕,工失于肆,商罢于市,百业凋零,金融纷乱,嗟此闽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在长夜漫漫之际,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后来几年领导工农运动和统一战线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给了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希望。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余波洗礼的上杭人民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望着东方红日早日照耀杭川大地,给这片贫脊落后的山城带来希冀,带来光明。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的需要。根据党的“四大”精神,当年夏天,受中共厦门特别支部的派遣,永定高陂人林心尧到上杭开展农民运动和建立地方党组织工作。林心尧到达上杭后便深入庐丰一带联络进步群众,秘密发展党员。随后,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成毕业的上杭县峰市(现属永定县辖)人温家福派往上杭,在广东海陆丰农讲所学习并加入共产党的上杭城关人雷三明也奉命回到上杭开展工作。温家福与林心尧取得联系后在上杭城关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先后介绍了当时国民党左派组织成员、进步青年罗大准(上杭城关人)、吴梅林(上杭城关人)加入共产党。那年12月,天气奇冷,寒风刺骨,在城关学坪常初堂择日馆楼上,温家福、雷三明、罗大准、吴梅林四位年轻的中共党员聚集在一盏煤油灯下,隆重宣布成立中共上杭支部,并推举温家福为支部书记,当时上杭支部归属中共汕头地委领导。此后不久,在庐丰一带开展工作的共产党员林心尧、谢秉琼、蓝维仁、蓝为龙、谢如香等人参加支部工作,并进行了支部的改选,由林心尧担任支部书记。1927年2月,中共闽南部委在漳州成立,罗明任书记,中共上杭支部改属闽南部委领导。

  2、卓有成效的政治斗争。中共上杭支部成立前,进步青年罗大准、丘炽云、吴梅林等人就曾发起成立“上杭青年读书会”,提倡新文化、新文学,反对旧礼教、旧文学,并出版刊物《幻灯》和《虹痕》;蓝呜岗、傅柏翠、张楷等人曾在城区秘密组织“奋斗社”,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宗旨,并出版刊物《奋斗》,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由于有这些正义的基础,中共上杭支部成立后,在青年学生和进步群众中如鱼得水,短时间就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拥戴者,当时这几位年轻的共产党员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把《幻灯》改为《上杭评论》,由林心尧担任主编,深入城区青年学生和农村群众中活动,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并经过积极有效的努力,促成了当时上杭县境内国共两个党组织的携手合作,开创了上杭革命的大好形势。如成立了上杭县总工会及13个行业工会、县临时农民协会、县妇女解放协会等等,一些区乡农民协会也纷纷挂牌,城区学生联合会在紧锣密鼓地积极筹建中,这些革命群众团体的相继建立和发展,掀起了上杭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热潮。

  3、创办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同时也给闽西各地带来国共携手、唤醒工农的大好时机。10月北伐东路军从广东进入闽西,攻克永定后直逼上杭,当时驻守上杭城的北洋军阀曹万盛被迫易帜,接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与此同时国民党也由秘密转向公开活动。1926年12月,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四县监察署成立,次年2月18日扩充为汀属八县政治监察署,办公地点设在上杭城关,领导权也掌握在共产党员谢秉琼、林心尧等人手中。根据长杭武永四县党部及民众团体代表联席会议决定,经过林心尧、傅柏翠等人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于1927年3月23日正式开学,所址设在上杭城内北门原基督教礼堂内。学员来自汀属的长汀、上杭、武平、永定、连城、宁化、清流、归化(现为明溪)八县,大部分都是由各县党组织保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积极分子,共有正式学员160名,旁听生4人。养成所开学后,全所学员分成三个班,仿照广州和海陆丰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主要课程有《马克思主义浅说》、《资本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以及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人在广州农讲所的讲稿和文章,并经常组织学员深入近郊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开展一些简单的军事课程学习等。至上杭“5、7”反革命事变爆发,养成所开办前后仅短短的45天,但其影响力却是不可低估,它传播了马列主义,宣传了团结工农、向黑暗势力开战的革命道理,为汀属八县培养了一批对党的事业忠诚的革命干部。学员中的许多人在此后的斗争中,成了各县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学员李立民,后来担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上杭县第一任县苏维埃主席,以后调到红十二军担任重要职务;武平县苏维埃主席练宝桢、长汀县委第一任书记段奋夫、宁化县共产党组织的首任负责人徐赤生等,都是养成所品学兼优的学生。养成所还是早期闽西名符其实的革命干部培养的摇篮,它不仅为汀属八县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而且也为党如何培养革命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当年闽西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阶级敌人的刑场上,在地下工作斗争中,养成所的许许多多学员,为了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许多学员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养成所这座战争时期的革命干部学校,其重要贡献出和巨大作用已经历史所检验。

  4、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正当北伐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全国革命形势空前高涨之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翼势力为了维护其阶级本身的利益,害怕日益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害怕日趋成熟且受到民众衷心拥戴的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于1927年4月2日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关于开展“清党”的决议。10天后,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东南各省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福建省党部随即发出“清党”和停止工农运动的命令,发动了福州“四•三”,厦门“四•九”和龙岩“四•一五”反革命事变。当时上杭因共产党的基础较好,国民党右  派的“清党”受到上杭国民党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的一致抵制,“清党”在上杭暂未执行。但上杭的反动势力却加紧了暗中勾结,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右  派丘秀光、大土豪丘培孚等拿出2000块光洋贿赂当时驻扎在上杭的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刘炳绅,于5月7日晚10时许突然调动一个营的兵力和杭峰公安局的全部警察,分头包围了汀属政治监察署、汀属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国民党县党部、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等机关团体驻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张楷(共产党员)、县总工会主席周继瑛、县农协会执委包究生等人被抓。张楷被押至民军司令部前,未及开口说话就被乱枪打死在大榕树下;周继瑛、包究生被抓后遭到严刑拷打,于5月8日清晨被押到南门码头惨遭杀害。县党部左派工作人员及部分师生被捕入狱;县党部、汀属政治监察署、养成所被强行关闭,总工会、农协会等群众团体被强行解散,上杭城关顿时陷入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5•7”反革命事件爆发的当晚,中共闽南部委书记罗明还在北门刘国柱家召集党员紧急会议,布置应变措施和坚持斗争等有关事宜,事变骤发后,在群众及时报信和悉心的掩护下,罗明等人不待天明就化装逃离杭城,转移到庐丰乡;傅柏翠连社潜回到蛟洋;谢秉琼、林心尧(当时中共上杭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于当天晚上在群众的掩护下,翻越面门城墙,撤离到武平万安谢秉琼家中隐蔽。可是不幸被刘炳绅察觉行踪,于5月8日晚上电令该部驻武平的一个连分两路包围了谢秉琼住房及杂货店,混乱中谢秉琼仗着机警与路径熟悉,从后门逃脱,林心尧却在杂货店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林心尧被种种酷刑折磨得体无完肤,5月9日已奄奄一息的林心尧被敌人用谷箩抬到武平城郊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林心尧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慷慨就义,年仅22岁。

  “5•7”事变后,上杭中共党组织被迫转移到了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开展秘密活动,在罗明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上杭支部在庐丰重新恢复,并由蓝维仁继任支部书记。在中共上杭支部的领导下,上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青年学生没有被敌人的屠杀所吓倒,“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不久,庐丰乡,稔田中学、横岗乡,水西渡乡等地先后建立了中共支部,星星之火正在逐渐蔓延扩大。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福建省上杭县档案馆 闽ICP备20000580号
联系地址:上杭县客家缘文化中心档案馆(龙翔大道3号) 联系电话:0597-3966368 E-Mail:daj@shanghang.gov.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