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务公开 档案要闻 业务专栏 网上展厅 杭城古今 互动交流 红人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城古今 > 杭史研究
老戈《红色上杭简史》引子:神奇的红土地
     发表日期:2014-05-27   [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杭,位于闽西的中心地带,东接龙岩,西界武平,北倚长汀,东北毗连城,东南邻永定,西南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接壤。全县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78公里,总面积284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约占80%,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属高丘低山类型、以高丘为主的地貌,境内千米以上山峰有113座,一年四季山川长绿,绿水长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客家母亲河—汀江及其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横贯县境,给全县带来充沛水力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上杭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境内已有人类劳动生息,夏商上杭隶属扬州城,周为七闽地,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三国属吴,晋属新罗县。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割龙岩湖雷下堡置上杭场,隶属汀州。此后随着中原客家先民的大量涌入,人丁逐渐兴旺,至北宋后期,已反客为主,成了纯客家族群聚集地。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场为县,直至元、明、清、诸朝均隶属汀州,民国时先后隶第六、第七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27日上杭县城解放,此后一直隶属龙岩专区专员公署(1970年起改为地区,1978年后称龙岩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

  上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贺龙、陈毅以及郭沫若等人都在上杭从事过革命实践活动。毛泽东曾九次到上杭:1929年5月,毛泽东亲自部署和指挥了白砂战役;7月,毛泽东参加了在上杭蛟洋文昌阁举行的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10月,毛泽东曾莅临上杭城关入住临江楼近20天;12月,毛泽东在上杭古田镇主持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1931年至1933年,毛泽东曾三次到当年著名的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上杭才溪乡调查研究。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使红四军焕发勃勃生机,还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和1929年6月14日的《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采桑子·重阳》等烩灸人口的光辉巨著和绚丽诗篇都是在这里挥笔写就或吟诵成篇。

  上杭是一块英雄的红土地,上杭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人口不足二十万的上杭,全县参军参政和北上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就有1.27万人;红军长征后,上杭人民坚持革命,赢得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解放后经调查核实有名有姓有牺牲大致时间,被定为革命烈士就有5900多人(其中“二战”时期5633人,抗战时期110人,解放战争时期49人,解放初期剿匪反霸时期112人);有73个村被省定为革命基点村(后扩大为113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查实全县仍有失散“五老”人员(即老红军、老地下党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1987人,革命残废军工人员近200人;此外,仍有数以千计的无名英烈失考。1955-1965年被共和国授予中将军衔3人,少将24人,占当时福建籍将军总数的32.53%,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之一……

  岁月如歌,站在新世纪的潮头,让我们拂开历史的积尘,从九十年前上杭红色足迹步步走来。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福建省上杭县档案馆 闽ICP备20000580号
联系地址:上杭县客家缘文化中心档案馆(龙翔大道3号) 联系电话:0597-3966368 E-Mail:daj@shanghang.gov.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