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馆务公开 档案要闻 业务专栏 网上展厅 杭城古今 互动交流 红人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杭城古今 > 杭史研究
老戈《红色上杭简史》第八章 才溪调查
     发表日期:2014-05-27   [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1、才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才溪位于上杭县的西北角,南靠旧县、西邻官庄,东北与南阳接壤(当年的才溪包括现在的通贤乡)。早在1927年春,才溪就组织了农民协会,上杭“5·7”事变后,才溪农协会被迫解散。是年冬,才溪农协会试图东山再起,可惜力量不足,在反动派的淫威下,农协会二度流产。1928年春,上杭党组织派了罗化成等共产党员到才溪开展农民活动,他们以医生或算命先生为职业,日以继夜地走家串户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会和开展建党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农会会员迅速扩大到3000多人。当年5月,在罗化成的指导下,中共才溪支部在下才水茜坑林鹤家成立,当时才溪有党员4人,林鹤当选为支部书记。7月初,又发展了刘忠(后为解放军中将)、王奇才(后为解放军少将)等人加入党组织,才溪党支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后,闽西各县全面进行了武装暴 动,土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五),在才溪党组织的主动要求和派人接应下,红四军派出三、四百人从南阳直驱才溪策应农民暴 动,当地贫苦农民1000多人手持“欢迎红军”的小红旗,戴着红臂章,手持鸟铳、棱标、大刀等武器,热情欢迎红军的到来。在罗化成、张赤男(长汀人)的领导和红军的配合下,才溪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成立赤卫队、惩办土豪劣绅,拉开了才溪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武装暴 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才溪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热情。8月5日,才溪正式成立农民协会,共产党员林鹏出任会长。8月14日,才溪农协会改为革命委员会,选举共产党员王仲玉为主任委员。9月17日,才溪首届工农代表大会召开,成立西三区(即才溪区)苏维埃政府,选举王仲玉为区苏维埃主席。与此同时,中共西三区委、共青团西三区委也相继成立,西三区所属十二个乡的党团支部也都健全了起来,使才溪人民在建设苏区、巩固政权等各项斗争中有了坚强的核心。在党组织和区苏的领导下,才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配土地的运动,才溪人民欢欣雀跃,到处呈现出一派“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10月中旬,为粉碎闽粤赣敌人对闽西实行的“三省围剿”,才溪青壮年120多人首次成批参加红军,成了当时苏区的榜样。

  此后的几年中,才溪革命根据地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如才溪1930年春就按照当地传统的换工习惯办起了耕田队,在此基础上1931年又在中央苏区各县区首创设了“劳动合作社”这一组织的形式,开展生产互助,有组织地进行劳动力调剂,实行生产互助互利,既解决了青壮年当红军后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到1933年,才溪12个乡都成立了耕田队、莳田队、管水队等。才溪在中央苏区各县、区中首创的耕田队和劳动合作社,得到毛泽东的赞赏,才溪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被逐步推广到了整个中央苏区。再如早在1929年10月,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就在下才老墟上建起了中央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采取群众自愿入股,货物统一批发采购,社员和红军家属有优先购买权和按照成本给价权,所经营货物常常是新货一到就销售一空,深受群众的欢迎。从1929年到1933年,才溪区共成立了14个消费合作社,如油、盐、肉合作社,布匹合作社,豆腐糖果合作社以及猪仔合作社等等。另才溪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人民公仆精神以及积极认购公债,踊跃参加扩大红军运动,妇女支前运动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才溪人民都走在中央苏区各县、区前列。

  2、毛泽东在才溪的革命实践活动。在才溪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得到红军主力的大力支持和中央苏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作为红四军和中央苏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就把才溪当作其开展革命实践活动的一个联系点,从1930年-1933年曾三次到才溪这片红土地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在亲自指导才溪开展反霸分田,发展生产的同时,通过解剖麻雀、总结经验、用大量典型的事例和有效的根据地建设经验来指导苏区全局工作,推动苏区的各项事业发展。才溪成功的红色割据实践为打破敌人军事和经济上的重重“围剿”和封锁,为反击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等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0年6月,毛泽东赣南寻乌开展社会调查后,带了一个警卫连,经武平和上杭的千家村(现珊瑚乡)来到才溪,住在下才溪上坑村。毛泽东到才溪后。即分别召开妇女代表调查会,区乡工作人员和耕田队长调查会、贫农和工人代表调查会等。他和蔼谦虚,不耻下问,亲自口问手记,对才溪区当时的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柴米油盐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掌握了大量最基本的原始资料。针对当时群众文化水平低,连区乡干部都大多不识字,上级发来的文件以及报纸,传单甚至连路条、介绍信都看不懂的情况,毛泽东对大家说:要提倡学文化,白天忙,可以利用晚上时间上夜校;有一、二个教师就行了,学生还可以教学生,白天上学的学生可以教晚上上学的学生。今天学几个、明天学几个、积累起来就多了。并对赤卫队员说:你们站岗要查路条,不学几个字怎么去查?怎么辨别真假?你们要学文化,才能起到查路条的作用,不然人家假的你也看不出来。在毛泽东的指导和启发下,才溪人民掀起了识字学文化的高潮,起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1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由瑞金经长汀、古田、龙岩,胜利地打下了漳州城。6月在凯旋返回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瑞金时,经龙岩大池、白砂,在白砂科子里主持召开上杭县委、县苏干部座谈会后离开白砂,第二次来到才溪,在下才溪塘子角住了3天。这时毛泽东在党内“左”倾路线的排挤下已心力交瘁,攻占漳州城的胜利并没有解开毛泽东头的郁闷,但是在才溪看到当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热情和经济工作欣欣向荣的局面,毛泽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在毛泽东两年前第一次到才溪时的指导和启发下,才溪妇女都按毛泽东的教导学会了犁田、耙田、莳田,逐渐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各类经济合作社也异常活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当地党政为庆祝攻打漳州胜利凯旋回师的祝捷大会上,毛泽东面对台下近万名军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亲自观看了才溪妇女大刀队和儿童团的汇报表演。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继在兴国县长冈乡调查之后,带着中央通讯排一个警卫班,从长汀出发乘船经回龙、官庄、尔后步行到才溪,此次他是专程到才溪这“苏区第一模范乡”调查的,这也是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这次的专程调查,毛泽东在才溪逗留了十几天,在此期间,他主持召开了区委书记、区苏主席及各部部长会议,还先后分别召开了泥水工人、木匠工人、造纸工人、挑担工人等工人代表和贫农代表调查会、耕田队长调查会等等,倾听了区乡干部们关于才溪人民在扩大红军、优待军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物价对比等情况的汇报,关心地询问才溪工会的组织情况和工人的生活情况,了解贫雇农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区乡干部和耕田队长探讨农业耕田队和劳动合作社的情况。在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毛泽东还见缝插针,利用各个空闲时间访问和慰问红军家属、贫苦农民等。

  这次专程调查是毛泽东为即将在中央苏区召开全国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准备的,主要调查、了解才溪在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农业耕田队、劳动互助社、扩大红军、优待红属、生产支前、查田运动等方面的经验。调查内容既全面又具体,按照事先拟定的提纲,调查会有问有答,有讨论、有争议,调查者虚心地不耻下问,被调查者据实回答不报假情,会场气氛十分活跃,主客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了真心、知心、交心的程度。12月中旬,毛泽东经过十多天的调查,结束了第三次才溪之行,经南阳、回龙、长汀回到瑞金,并在瑞金总结才溪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各项革命斗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的经验,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原名为《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成为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实写照。

  3、《才溪乡调查》的内容及影响。《才溪乡调查》全文分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七个部分。其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是经济生活部分,在这部分分别介绍和论述了劳动力问题、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日常生活、物价、经济公债等7个小部分。整篇文章朴实无华,语言通俗易懂,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才溪苏区政权建设、扩充红军、生产建设、文化教育等情况。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赞扬了才溪人民的革命热情和工作业绩,并指出:无数的下级苏维埃工作同志,在许多地方创造了许多动员群众的很好方法,各级领导要“收集各种新鲜的具体的经验,去发扬这些经验,去扩大我们动员群众的领域,使之适合于更高的任务和计划。”

  1933年冬,毛泽东因受党内“左”倾路线排挤已被剥夺了在党内和军队里面的实际领导权,仅担任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一职,主要从事政府管理工作。当时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已取得彻底的胜利,可党内“左”倾路线却也占了统治地位,受“左”的政策的影响,一些党和苏维埃政府机关只知道发布命令和决议,却不知道乡、村苏维埃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内容,还有不少地方存在敷衍塞责或强迫命令的严重错误,同群众的关系不太好,大大阻碍了政府任务与计划的执行。尤其严重的是,当时中央的一些负责决策的同志不相信群众的力量,不愿意深入农村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相信战争的环境中能进行经济建设的事实。因此,毛泽东率先垂范,在广泛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用活生生的事实驳斥了当时上级机关人员不了解基层工作实际而散发的种种瞎说,毛泽东写道,才溪乡等苏区模范乡“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变,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因此,“我们郑重介绍长冈乡、才溪乡、石水乡的光荣成绩于全体工农群众之前,我们召开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红都瑞金召开,临时中央政府将《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刻板油印单行本作为大会材料发给到会的全体代表,后来在1934年2月出版的《斗争》杂志上连续刊载了《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即《才溪乡调查》)。这篇文章正式刊行以后,对苏区各县、区起到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时隔70多年,如今我们重新翻开这篇雄文巨著,仍然对我们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它告诉我们,人民政权和人民公仆只有放下架子,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它告诉我们,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只有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它同时告诉我们,要亲力亲为,深入调查,才能得到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4、光荣亭的诉说。1930年至1933年,以瑞金为首都的中央苏区20多个县,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导下,粉碎了蒋介石集团对中央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四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才溪和整个苏区一样在战火和销烟中得到血与火的锻炼,也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升华与发展。

  当年才溪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他们高举义旗,荡漾污垢;他们发展组织、武装民众;他们响应号召、无私奉献。在漫漫的革命征程中,才溪人民相信党、相信自己团结起来的力量,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保卫农民自己的劳动果实,在当年扩大红军运动中,才溪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和独子孤儿踊跃入伍的动人场面。从1929年到1933年,才溪有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有近千名优秀青年为革命光荣牺牲(解放后据不完全统计,才溪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937名,约占当时全县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当年才溪1户2人当红军的有200户,一户3人当红军的有46户,4人当红军的有7户,5人和6人当红军的各一户,其中父子当红军的9户,兄弟当红军的231户,夫妻参军的9户。有一门2烈士60户,一门3烈士的5户;兄弟烈士58户、父子烈士4户、夫妻烈士2户。下才溪发坑村(原名“衰坑”,毛泽东1933年冬前往调查期间为其改村名为“发坑”)贫苦农民林攀信的3个儿子林金堂、林金森和林金香在扩红运动中争相报名,结果全部入伍前往一线英勇杀敌,三兄弟都阵亡牺牲,被当地誉为“红色三兄弟”;通贤白石坑黄三妹,全家五口人,她把3个儿子和一个媳妇都送上前线,独自一人在家艰难渡日;在通贤障云一个小小的山村中,就有5对夫妻先后报名参加了红军……英雄的才溪儿女,为了保卫苏区、扩大苏区,他们在全苏区率先开了整营,整连参加红军的好头。1933年,上才溪全部16岁至50岁的青年男子有554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就有485人,占88%,下才溪全部青年男子756人,外出当红军和做工作的有526人,也占70%。为了支援前方将士,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才溪人民一方面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另一方面自己则节约缩食,勒紧裤带无私奉献,在慰劳红军中,仅红军鞋就多达5万双!1932年9月,下才乡第三村妇女黄细妹个人一次就献出布草鞋30双,第四村妇女傅招娣捐献60双。据1933年8月23日《青年实话》报赞扬才溪妇女“非常热烈地做布草鞋,每人做5~7双的,全区都很普遍,20、30双的也是不少,特别热烈的一个同志能自动做50、60双布草鞋送红军。”

  才溪人民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和发展生产力争上游的模范事迹,得到中央苏区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多次表扬和嘉奖。1933年6月,省苏政府发表了为表彰才溪模范事迹建立光荣碑的告才溪群众书,此前还拨出专款在下才培才村兴建光荣亭一座树碑表彰。当年7月5日,才溪光荣亭落成,亭中竖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光荣碑“我们是第一模范区”;亭东西两边各立石碑数块,刻有全区烈士名单、简历;亭内还陈列着才溪历年来获得的数百件各级颁发的奖匾、奖旗、奖状;光荣亭旁的天后宫内还附设了才溪根据地建设成就的展览。光荣亭落成时举行了授奖庆祝典礼大会,苏区各省、县、区乡组织了参观团前来参加庆祝活动。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才溪乡被评为模范区、模范乡。

  1934年4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窜犯才溪,这帮匪徒用机 关枪扫射,见人就杀,奸淫掳抢,致使才溪人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光荣亭也被焚为焦土。当年11月4日,国民党八十三师侵占才溪,逃亡的土豪劣绅也纷纷窜回才溪组建民团,向民众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他们烧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他们横征暴敛,强行拉夫抓差。到当年12月底,国民党军队和地主“难民团”共烧毁房屋79座、拆毁捣毁房子1395间,致使很多群众无处安身。他们还打死区、乡干部32人,打死打伤无辜群众767人,被逼迫出嫁妇女224人,受逼迫外逃群众45人,受摧残致使冻饿病死亡746人;毁灭山林3840余亩,荒芜土地800余亩,抢去耕牛194头,毁坏农具827件,其他被烧、毁、抢各种家俱、农具等物品不计其数。土豪劣绅们回到才溪后进行反攻倒算,从农民手中夺回土地、房屋和家产,并强迫农民交纳1929年到1934年的租谷。才溪与苏区其他县区乡一样面临白色恐怖的灾难。但才溪党组织和人民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屈服,他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转入地下,武装人员扛起枪杆上山打游击,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和有生力量。

  解放后,才溪光荣亭重建,毛泽东应才溪人民要求,亲笔手书“光荣亭”三个大字相赠,据文物部门考证,这是毛泽东一生中仅有两处为楼台亭阁的题词之一。光荣亭与才溪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生。

  附:“九军十八师”的名单:

  刘忠: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刘忠担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出色地完成侦察任务,刘伯承称赞他“功不少”。

  王直:少将,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素有“将军画家”的美称,他指挥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王奇才:少将,原河北京省区副政委。

  王  胜:少将,原中央军委装甲兵学院副院长

  王香雄:少将,原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

  王集成:少将,原铁道兵副政委;1935年1月,担任红四军六团政委的王集杨率部不费一枪一弹智取尊义城。 

  邱子明:少将,原铁道兵副政委。

  邱国光:少将,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张力雄:少将,原福州军区顾问。

  雷  钦:少将,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政委。

  李质忠: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吴振英:原第三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

  邓启修: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阙森华: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王荣光:大校,原江苏省军区副政委。

  王培臣:大校,原胶东半岛国防工程指挥部参谋长。

  刘卫民:大校,原河北省刑台军分区政委。

  刘  汉:原沈阳军区葫芦岛海军基地司令部政委。

  刘始明:大校,原国务院国防并办秘书长。

  刘屏山:原中国冶金工业部中南金属一级站书记

  林  茂:大校,原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后勤部政委

  林金亮:上校,原济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他是白求恩大夫的亲密战友,当时担任晋察翼后方医院的院长,享有“华北第一刀”的称号。

  胡子昆:原中国民航局训练处处长。

  黄立功:大校,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黄思梅:大校,原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

  游玉山:大校,原福建省永安军分区司令员。

  阙龙胜:大校,原南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

  
收藏......】 【打印】 【关闭】]
主办:福建省上杭县档案馆 闽ICP备20000580号
联系地址:上杭县客家缘文化中心档案馆(龙翔大道3号) 联系电话:0597-3966368 E-Mail:daj@shanghang.gov.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